9月22日,由4556银河国际在线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于学馥先生百年诞辰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在4556银河国际在线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中国工程院于润沧院士(89岁),中国工程院郑颖人院士(86岁),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原主任彭苏萍院士,中国工程院金智新院士,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学馥先生的学生张玉卓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学馥先生的学生、4556银河国际在线蔡美峰教授,4556银河国际在线校长杨仁树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冯夏庭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教授,西安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原西安科技大学校长)杨更社教授,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宋慰祖先生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岩石力学专家、企事业代表、于学馥先生的同事、学生、部分亲属等近20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4556银河国际在线副校长吴爱祥教授主持。
于学馥先生曾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地下与地下空间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主编;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理事;《铀矿冶》学报编辑;中国煤炭学会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等顾问委员;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首届名誉理事;北京市地下铁道公司顾问;4556银河国际在线采矿奖学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焦作矿业学院、包头钢铁学院名誉教授。于先生曾当选为北京市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北京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常委、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教学方面,20世纪50年代于学馥先生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时首次在中国创建并发展了岩石力学专业,开出了系列化的岩石力学课程。于学馥先生编写并于1956年正式出版的《岩石力学与矿山支架》是在北图可以查到的我国第一本岩石力学专用教材(仅存一本);在4556银河国际在线图书馆还查到于学馥先生1954年手写的研究生教材《井巷掘进讲义》。于先生先后为学生开设过:“岩石力学”、“采矿原理”、“金属矿床开发”、“采煤学”、 “井巷掘进与支护”等20余门的课程。他的著书《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岩石记忆与开挖理论》、《岩石力学新概念与开挖结构优化设计》、《现代工程岩石力学基础》,至今仍然是我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和岩土力学专业研究生必修课程和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他为我国采矿和岩石工程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名。还有大量本科生和矿山、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他们中不少人成为了国家重要部门和教育、经济、技术、科研领导岗位上的带头人。1981年,于学馥被国务院评为我国采矿专业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全国仅2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于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早于国外18年提出了“轴变论”,推动采矿和地下工程技术原理从静态迈向动态研究的第一步。此后,80年代初期,形成了一套建立在非均质、非连续介质理论之上,以现代数学力学分析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为主的地下围岩稳定分析理论。同时,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岩石记忆的新概念和岩石记忆与开挖新理论,并相继与系统论、控制论、突变论、模糊理论等新学科交叉,形成了采矿和岩石开挖系统控制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使岩石工程从静态确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向动态非确定性分析研究发展,为我国现代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学馥先生始终沿着学科前沿,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岩石力学教育和学科的发展;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将岩石力学理论用于指导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实践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许多突出的工程实例在我国岩石力学和采矿界是广为人知的,如:在上世纪国家“六五”和“七五”计划期间,主持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金川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采矿问题研究,他首先改变了金川基建巷道支护原理、研究方法与施工技术,使金川在两年内全面投产,摆脱了金川长达14年不能投产的困境;在国内率先提出“浅埋暗挖法”的地铁施工方案,并在修建北京复兴门至西单段的地铁工程中成功实施,为在北京市和全国地铁建设中全面推广“暗挖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等。
会议通过大会发言、专题报告、实物展览、三维数字展示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于学馥先生生前的学术著作、科研成果、社会荣誉等丰硕成就,共同缅怀了于学馥先生的高尚品格、学术思想和治学风范。共同分享了与于先生一起生活、学习、工作时的人生经历。
首先,于学馥先生的学生、蔡美峰院士致开幕词。他详细介绍了于学馥先生的生平和履历,详细回顾了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缅怀了于先生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爱民、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4556银河国际在线杨仁树校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东北大学副校长冯夏庭教授分别代表4556银河国际在线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致欢迎词。向于学馥教授致以崇高敬意和深深缅怀。并指出,挖掘、凝练、传承以矿业学科为代表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学科特色和老一辈的优秀品质,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张玉卓书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详细回顾了跟随于先生学习时的情景。张书记讲述中的言谈、神情无不充满对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与会人员无不被于先生严谨治学、和蔼待人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与会的郑颖人院士作为早年与于学馥先生的合作者,回忆分享了当年于先生倡议并带领大家一起编写《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时的情景。与会的于润沧、彭苏萍、金智新院士,与会的葛世荣、张来斌、孙友宏、杨更社校长以及来自学校、企业界从事采矿及岩土工程的专家代表分别回顾了与于先生共同工作和学习的经历,无不感动于其之精神,受益于其之教诲。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的三位前任理事长孙钧院士、钱七虎院士、王思敬院士虽然因事没有参会,但都专门发来贺电,一起回忆了与于先生一起工作、合作的情形,无不充满对于先生的敬佩和怀念。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原代所长朱维申教授、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4556银河国际在线校友刘同有教授级高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晓杰教授、海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原理事长孙学毅教授、4556银河国际在线高澜庆教授、原北京钢铁学院采矿五七届毕业生代表方祖烈教授、4556银河国际在线杨瑞星老师、4556银河国际在线原采矿系教师明世祥教授、4556银河国际在线党委书记纪洪广教授以及于学馥先生的学生井兰如教授、葛树高教授都在会议上发了言。
于学馥教授的长子于山大先生代表家属对4556银河国际在线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共同举办本次研讨会表示感谢,并向学校捐赠了于先生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奖牌。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一方面深切缅怀了于学馥教授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大师风范和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教育家精神。同时,也凝练了以于学馥教授为代表的我国老一辈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学者在岩石力学和采矿工程领域的高尚品德、学术思想和优良传统,这对继承和发扬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凝心聚力,共同促进新时期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岩石力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都将大有裨益。